- · 《建筑与文化》杂志社刊[10/30]
- · 《建筑与文化》编辑部征[10/30]
- · 建筑与文化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建筑与文化》投稿方式[10/30]
- · 《建筑与文化》数据库收[10/30]
- · 《建筑与文化》期刊栏目[10/30]
建筑可阅读丨上海外滩源美丰大楼:可持续的建(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且带有折衷主义倾向的英式建筑,细部精美,体现出当时上乘的雕刻工艺水平 外滩源的很多历史建筑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且带有折衷主义倾向的英式建筑,细部精美,体现出当时上乘的雕刻工艺水平
外滩源的很多历史建筑其本身也是上海之最,如光陆大戏院(1928年)是上海最早的西式剧院,亚洲文会大楼(1932年)是最大的东方学博物馆和图书馆,真光大楼(1930年)是最负盛名的商学院,广学大楼(1932年)则聚集了最有影响的外侨出版社和西文报社。此外,被列入优秀历史建筑还有如:划船俱乐部会所(1903年)、圆明园公寓(1904年)、安培洋行(1908年)、颐中大楼(1920年)、协进大楼(1923年)等。
1949年以后,建筑的空间被重新分割为十余套私人住宅使用。后期,住户封设外窗并在屋顶进行了局部加建,与原有建筑呈现出明显的风格反差,搭建位置仅是位于北京东路和圆明园路的街道转角空间。同时,外墙底层的破墙开店也使建筑受到较大破坏。年深日久,建筑内部楼板及楼梯严重损毁,屋面亦塌陷明显。上世纪九十年代,大楼开始空置,因疏于修缮而损坏加剧,除外墙基本保存完整之外,内部空间早已无法使用。
通过开辟穿越街区内部的步行空间,孤立的历史建筑被向内织补起来,又向外融入城市之中
新建落成的上海洛克·外滩源6号美丰大楼是英国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基于保护更新设计完成的一幢高层商业办公建筑。项目属上海市黄浦区174街坊新建建筑之一,在保留了原美丰洋行位于圆明园路、北京东路的东、南两片外墙的基础上,内部新建起一幢高度为59.8米、地上十四层、地下一层的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建筑师提出的整体方案是在保留并修复老建筑沿街立面的同时,兴建一幢全新的高层商业办公大楼,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创造新的城市地标。新的美丰大楼地上建筑面积9829.4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36.10平方米。
在保留并修复老建筑沿街立面的同时,在原有空间场所营造出了全新的结构体系,成为外滩源天际线的新地标
作者:刘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外滩源是上海近代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的起点。随着历史变迁,外滩源区域的各幢建筑风格独特,用料讲究,同时建筑之间空间关系和谐。外滩源区域汇集了一大批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大部分建于1910年至1930年代。这些建筑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哈密大楼(1927年)、中实大楼(1929年),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女青年会大楼(1933年)。不仅有办公建筑,也有公寓式住宅。
外滩源是外滩的源头和起点,是上海城市文化的缩影。从空间上来看,这里是外滩的北侧起点,紧邻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其北倚苏州河,南靠滇池路,东临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占地17万平方米,是今天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从时间上来讲,这里拥有外滩最早建成的一批租界建筑。
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 网址: http://www.jzywhzz.cn/zonghexinwen/2022/0819/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