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与文化》杂志社刊[10/30]
- · 《建筑与文化》编辑部征[10/30]
- · 建筑与文化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建筑与文化》投稿方式[10/30]
- · 《建筑与文化》数据库收[10/30]
- · 《建筑与文化》期刊栏目[10/30]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让文化典籍藏之名山、传(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阁内文瀚厅陈列珍贵古籍出版物,集中展示《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原大仿真影印本、精选古籍影印本和原雕版刷印本。文瀚厅利用
阁内文瀚厅陈列珍贵古籍出版物,集中展示《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原大仿真影印本、精选古籍影印本和原雕版刷印本。文瀚厅利用了建筑核心三层通高17米的内庭,打造了中国传统宝塔的八角形内部空间意象,并根据建筑层高的变化形成了三层递进的书廊,展现了藏书阁经典荟萃的独特场景,令参观者在观赏书籍收藏的同时体验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顶部八角柿蒂纹的藻井内部展现了浩瀚银河的壮美景象,寓意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文瀚八景”依次展开
中国国家版本馆由中央总馆(文瀚阁)和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一总三分”共同构建中华版本保藏传承体系,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普查征集、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宣传使用职能,是国家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和国家出版信息管理中心。其中,中央总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加挂副牌——国家版本数据中心,将牵头承担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职能;三个分馆是中央总馆的异地灾备中心和区域性版本资源聚集中心。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祺瑶 潘之望 摄
整体建筑 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
匾额仿照紫禁城中轴线重要建筑物
(原标题:文化典籍 藏之名山 传之后世)
文华堂 单体最大主建筑
一阁一厅的匾额设计也有讲究。国家版本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瀚阁匾额仿照紫禁城中轴线重要高大建筑物一般装饰竖匾、斗子匾的我国传统建筑形制做法,安装在文瀚阁最高层顶檐口下、重檐之间,匾额四周边框有如意纹或云纹,简洁大方、古朴素雅。文瀚厅一层顶部的匾额采用建筑内厅一般装饰横匾的传统建筑形制做法,采用了景泰蓝工艺。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内,园林景观的设计同样充满雅趣。设计团队通过掇山、理水、置石、巧植,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营造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环境。自总馆园区入口沿中轴前行,景观设计以中国传统藏书文化及相关典故进行叙事,汇流澄鉴、承古开今、涵虚秋夕、文瀚浩如、西台云章、海山贮蕴、万松筛月、江山如画“文瀚八景”依次展开。花木绿化层次丰富,林间园路蜿蜒灵动,水系设计因地制宜,溪涧依山就势,层层叠水。溪流于入口处汇水成池。池畔古亭匾额点以“汇流澄鉴”四字,寓意“汇集知识之源,洞悉古今之理。”
这片建筑群内,每一座楼宇的设计都颇具意蕴。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建筑群落三面环山,由六个功能区组成,分别为交流区、展藏区、保藏区、洞藏区、研究及业务用房、服务及设备用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领衔设计,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整体建筑采取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典雅中正,彰显新时代大国风貌。
文兴厅立面采用米色石材装饰梁柱,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四梁八柱的结构特点。天花板采用弧形金属双重屋檐造型呼应了“四水归堂”的设计意象,而中央取自汉代玉璧造型的圆形灯具,则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的“版本”二字是广义的概念,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版本资源,除了大众所熟知的图书版本之外,古今中外所有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资源都可称为“版本”。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时吸纳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中华古籍、革命文献、宗教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影视剧数字版和外国精品版本等。
流程编辑:U022
山水园林 设计充满雅趣
文瀚阁 建筑群制高点
文兴楼 建筑群第一个礼仪空间
集中展现中国古代书画名家名作
整片建筑群的制高点——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核心建筑文瀚阁,坐落在台基之上,一层为文瀚厅,传承古代四库七阁之意。作为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空间,文瀚阁是国家版本馆的标志性建筑和点睛之笔,其外观造型借鉴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的神韵。
“一总三分”构建中华版本保藏传承体系
打造“移步是景”的国家版本艺术园区
传统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大型建筑依山而上,逐级提升,彰显山水交融、露隐相间、馆园结合的特色;天文星空图、敦煌壁画等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随处可见……走进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眼前景象很难让人联想到它的“前身”——这里原为昌平区兴寿镇的废弃采石场,地质条件良好,建设场馆时依山就势,变废为宝。
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 网址: http://www.jzywhzz.cn/zonghexinwen/2022/0815/1048.html